農田水利署 2023 浮光掠影 尋找農田水利史老照片募集活動

西元1945~1952年
光復後農業與經濟恢復時期
光復後農業與經濟恢復時期
臺灣光復初期,政府為打破農村土地封建制度,,先後實施了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等改革步驟,以改善農村生產環境。
西元1925年
農地重劃
農地重劃
自西元1960年(民國49年)起,政府辦理農地重劃,以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增進土地利用、擴大農場規模、便利機械化作業以提高經營效率。
八田與一紀念園區八田宅
西元1740年
瑠公圳
瑠公圳
瑠公圳於西元1740年開工,至今已有二百六十餘年之歷史,不僅促進臺北地區的農業發展,同時也帶動地區的工商繁榮。
八田與一 紀念銅像
西元1936年
烏山頭舊送水口
烏山頭舊送水口
舊送水口工作站在1997年以前都擔任將珍貴水源送出的重要角色。
西元1950年
農業孕育及培植工業時期
農業孕育及培植工業時期
在農民辛勤的付出下,帶動了臺灣輕工業的發展,埋下日後「臺灣經濟奇蹟」的種子。
得獎名單
金獎-碌碡-姜智揚
碌碡
參加者姓名:
姜智揚
照片年代:
民國62年-民國67年
照片地點:
新竹縣芎林鄉下山圳-聚德橋旁
故事說明:
竹塹城九芎林庄(現今新竹縣芎林鄉),開發始於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由粵籍祖先姜勝智、劉承豪等人率先入墾開疆闢土,乾隆五十三年為九芎林屯務公埔佃首,祖先為水戶,對於水利灌溉設施-陴圳的興鑿不遺餘力,乾隆五十年九芎林第一條陴圳「下山圳」終於開成,距今已有兩百三十餘年的歷史。 直到爺爺那一代都是世代耕種農田;牛犁、犁耙、碌碡都是以往打田用的重要工具,牛犁的功用底下的土挖起來,土堆通常會大小不均勻,此時利用犁耙來把土壤打散,最後使用碌碡,前後兩端都有一跟木棍可以幫助把稻田抹平,沒有大塊的泥土,就可以準備插秧囉
銀獎-挑秧-蕭文章
挑秧
參加者姓名:
蕭文章
照片年代:
民國98年
照片地點:
彰化縣田中鎮
故事說明:
時代在轉變,務農也一直在更新進步,雖然進步到用機械插秧機插秧,但挑秧扔然須以人工擔負,不過現在已不多見了,大多改用三輪推車省時省力。
銀獎-古時農具-趙順景
古時農具
參加者姓名:
趙順景
照片年代:
民國80年
照片地點:
宜蘭頭城
故事說明:
民國80年農民插秧還沒有機械化,七月份的某一天經過宜蘭,看到很少見的農具,人力"拉達"來畫出尖閣距離,人工插秧時才不會歪掉!
銅獎-傳統牛耕田-陳啓瑞
傳統牛耕田
參加者姓名:
陳啓瑞
照片年代:
民國66年
照片地點:
台南市仁德區
故事說明:
傳統耕田翻土是農作主人趕著牛拉著田犁,一次來一次去來回翻土,耗費時間體力,也要好好照顧餵養著牛,畢竟粗活勞力都需要牠。
銅獎-收甘蔗尾-陳啓瑞
收甘蔗尾
參加者姓名:
陳啓瑞
照片年代:
民國66年
照片地點:
台南市仁德區
故事說明:
甘蔗收成後,蔗尾收集帶回自家給牛隻當飼料吃,也是廢物再利用的環保作法。
銅獎-春耕-利勝章
春耕
參加者姓名:
利勝章
照片年代:
民國98年
照片地點:
新北市石門區
故事說明:
新北市石門的嵩山社區曾有破百公頃的水梯田,因為人口外流而大量休耕、廢園,農民趙正富先生從小跟隨父親在此務農超過一甲子,每當春耕夏耘都需要招集兒女和附近居民同心協力,以傳統方式完成耕作,隨著年歲漸長子女也不願繼承這種勞力的工作,這片美麗梯田如今亦已荒廢。
佳作-駕牛車賣西瓜-顏錫沂
駕牛車賣西瓜
參加者姓名:
顏錫沂
照片年代:
民國102年
照片地點:
彰化縣大城鄉豐美村
故事說明:
大城鄉有風頭水尾之稱,鄰近濁水溪,砂質地形最適合種西瓜,全鄉有1/3的人在種西瓜,西瓜季節一到,就駕駛牛車到瓜田採收,開著牛車載著西瓜,沿路叫賣,從此成為當地特色。
佳作-水利生活-許明亮
水利生活
參加者姓名:
許明亮
照片年代:
民國101年
照片地點:
嘉義縣太保市
故事說明:
農田水利的發展與水利設施之興建,穩定供應農業發展所需之灌溉用水,是健全台灣農田稻米種植發展重要因素。嘉南大圳北幹線源自烏山頭水庫,行經嘉義縣太保市麻魚寮分水板頭,由於水質乾淨,早期晨昏時候會有在地居民聚集洗衣,結合散步民眾與周邊稻米農田景觀,構成一幅優美的農田水利生活景象。
佳作-農家樂-林俊炎
農家樂
參加者姓名:
林俊炎
照片年代:
民國96年
照片地點:
苗栗市
故事說明:
96年苗栗縣苗栗市.樹陰下鄉間小路農婦戴上斗笠捲起褲管打著赤腳用以前古早菜籃挑著快快樂樂滿臉笑容兩個小孩走入菜園方向採收青菜PS用底片掃瞄
佳作-花現銅鑼-陳怡君
花現銅鑼
參加者姓名:
陳怡君
照片年代:
民國100年
照片地點:
苗栗銅鑼
故事說明:
秋末冬初的銅鑼,如雪白的杭菊,將純樸的客家村落,妝點得繽紛燦爛,鳥瞰猶如大地花毯,美不勝收。
佳作-耕耘翻土-陳啟瑞
耕耘翻土
參加者姓名:
陳啓瑞
照片年代:
民國66年
照片地點:
台南市仁德區
故事說明:
民國66年耕耘機代替人工效率很高,省時省力,機器貴很多人買不起,於是出租服務業如雨後春生,相繼營運,大受歡迎,圖中雇主只需站田邊看著耕耘作業,些許功夫就翻土完成。
佳作-插秧-趙順景
插秧
參加者姓名:
趙順景
照片年代:
民國80年
照片地點:
汐止
故事說明:
1991年農田早已經開始進入機械化時代,但是在汐止汐萬路鄉下地方,有一戶農家還堅持用手工插秧,家人還帶著點心來,蓑衣紅磚屋,一幅很復古的老照片。(底片拍)
佳作-耕耘機作業-陳啟瑞
耕耘機作業
參加者姓名:
陳啓瑞
照片年代:
民國66年
照片地點:
台南市仁德區
故事說明:
46年前的先進設備-農用耕耘機,代替人工驅牛作業,效率增加許多,傳統一上午的工作,機器耕耘大概半小時就可完成,令人羨慕不已。
佳作-耙水田-許明亮
耙水田
參加者姓名:
許明亮
照片年代:
民國101年
照片地點:
雲林縣
故事說明:
春耕時節農民忙著耕田播種,耕種器具隨著時代科技與時更替,從早期牛耕到小型耕耘機,到現今大型機具,呈現農業現代化演變。水田耙平是秧苗播種前,一個重要工序,早期人工牽引耙水田,如今已成為記憶中典型的農田春耕景象。
佳作-龍骨水車-黃任宏
龍骨水車
參加者姓名:
黃金財
照片年代:
民國69年
照片地點:
嘉義縣六腳鄉
故事說明:
早期農業社會有一種用木材做成的龍骨水車,使用時必須靠雙腳不停的踩踏,水車的木片才會轉動汲水,並沿水溝流進田裡。因木片看起來很像人的脊椎骨,又稱龍骨,所以這種水車便叫龍骨水車。
佳作-沈明章-萬丹圳第一抽水廠機房
萬丹圳第一抽水廠機房
參加者姓名:
沈明章
照片年代:
民國17年
照片地點:
屏東縣新園鄉
故事說明:
農田水利署屏東管理處萬丹圳第一抽水廠,位於新園庄田洋子鯉魚山麓下之下淡水溪旁,完工於民國17年,面積98.5坪,連同取入水路、放出水槽等附屬建物,造價187600日圓。
飲水思源 細說古今

過往的影像被紀錄成老照片,照片中的故事便成為歷史傳承的世代連結,珍貴而無可取代; 臺灣的農田水利灌溉事業已有約300餘年歷史, 從最早簡易的導引河水,歷經各個時期的演進,時至今日已有多項建設工程立足於全臺各地, 即便周邊景觀已物換星移,仍可想像前人在此推動農業經濟建設的情景。

為此特別舉辦老照片故事徵集活動, 邀請民眾提供距今10年前-民國102年以前(含)所留下的農田水利人文風情, 或是農水建設景觀老照片,並講述照片中的歷史故事, 共同尋回百年的記憶,展現臺灣農田水利史的悠久深度。

徵件期間:即日起至 112年11月30日(徵件已截止)
決選公告:113年1月5日前
活動對象
  1. 設籍本國之國民,不限年齡、地區之全臺民眾。
  2. 參加者未滿18歲者,需請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簽寫「法定代理人同意書」。
  3. 參加者可以個人或團體名義參加,不分組評選。
  4. 如為團體,應載明報名者姓名、聯繫方式與相關單位名稱。
徵件主題

民國102年以前(含)的臺灣農田水利建設、人文或風景照片,或其他與農水建設相關且具有文史意義之老照片。

徵件辦法

請至本活動Google表單下載「使用著作授權同意書」並填寫線上報名表,將稿件及著作權同意書上傳至Google表單經審核確認照片影像內容符合活動主題及照片格式規範,即可獲得評選資格!

投稿前應具備以下文件資訊:
1. 農水建設老照片
本活動僅接收「數位檔案」,不接受實體照片,建議可將老照片掃描或翻拍成數位照片檔案,於投稿時上傳檔案即可,照片格式敬請參考本單元下方之「徵件規範」詳細說明。
2. 照片故事文字
請提供照片相關的「時、地、人、事、物」等故事內容 50~200字,於投稿時填寫於正確欄位。(主辦單位擁有文字修潤編輯之權利)
3. 使用著作授權同意書
請於此處點選「使用著作授權同意書」下載同意書檔案,填寫相關資訊後掃描,於投稿時一併上傳掃描檔案即可。
評選機制
  1. 由主辦單位邀聘攝影專業人士及相關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從有效參賽作品中遴選出分級獎項作品。
  2. 評選委員如認為作品未達水準者,獎項得予以從缺。
  3. 參賽者對評審委員之評審結果,不得有任何異議。
  4. 本活動受邀之評審委員不得參與徵件。
40%
主題內容

照片與徵件主題之符合程度及歷史意義評分

40%
照片故事性

照片的說明文字之故事性與特殊性評分(50字以上,200字以內)。

20%
照片品質

照片完整度、品質清晰度優劣評分。

活動規範
徵件規範
  1. 參加者請於徵件期限內交付相關報名資料給承辦單位。
  2. 本活動僅接收「數位照片檔案」,不接受實體照片,建議可將老照片掃描或翻拍成數位照片檔案。
  3. 投稿照片彩色黑白不拘,照片直幅橫幅不限,照片電子檔每張至少1 MB以上,不超過10MB為限,作品原始檔案尺寸需為至少300dpi以上之電子檔(PDF、JPG、PNG、TIF、RAW)。
  4. 每位參加者不限投稿報名次數,單一地點可多次上傳稿件。
  5. 參加作品(包含照片及文字敘述)需授權予本署使用、授權、出版等所有權利,並且須與本署簽訂「使用著作授權同意書」,同意該項權利歸屬本署,且不行使著作人格權。
  6. 未滿18歲之參加者需另由需請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簽寫「法定代理人同意書」以表同意參與活動。
  7. 投稿照片應符合本徵件主題及規範,且稿件「未曾公開發表」或「未曾在其他活動獲獎」,違反者視同棄權不予參賽。(公開發表者定義:平面出版、公開展覽、投稿過至線上販售之圖庫或參加其他活動公開發表者,但發表於社群媒體、個人部落格、網路論壇者則不在此限。)
  8. 參加者不得同一張照片反覆報名,若有發現,該張照片將不列入評審。
  9. 提供之老照片不可做任何影像合成或後製、格放、疊片、加色、裝裱等處理。
  10. 投稿稿件必須為參加者本人之合法攝影作品,作品不得冒借、抄襲、重製、冒名、仿冒、偽造之行為,且未侵犯其他任何個人或實體之版權、商標權、人格權、隱私/公開權,以及智慧財產權,如涉違反著作權、智慧財產權等相關法律責任須由 報名表簽署人自行負責,概與主辦單位無關;違者遭受檢舉則將公佈取消資格,並追回獎金,遺缺不予遞補,如主辦單位因作品延伸相關爭議、賠償或法律責任,須賠償主辦單位一切損失。
  11. 凡參與本活動的參加者均視為認同並接受本活動規範之各項規定,違反本規定相關規定者不列入評審,且主辦單位保留將稿件下架之權利,得獎稿件如經檢舉查證屬實,主辦單位得取消得獎資格並追回已領之獎項;其涉著作權或其他侵權、違法之法律責任,由參加者自行負責,與主辦/承辦單位無關。
得獎規範
  1. 本活動得獎名單公告訂於:113年1月5日前,公布於本網站、農業部農田水利署網站及社群粉絲團,統一採用電子郵件通知得獎者,辦理領獎作業程序,若得獎者未於規定時間內回覆信函,視同得獎者自動放棄權利。
  2. 依各類所得扣繳率標準第二條第七項之規定,競技競賽機會中獎獎金或付超過NT$1,000元,須列單申報該管稽徵機關,故舉凡中獎金額或獎項年度累計總額超過NT$1,000元整,主辦單位將依稅法規定於年度開立扣繳憑單予活動中獎者,屆時中獎人可憑扣繳憑單之扣繳稅額抵減個人綜合所得稅;如果得獎人不願給付得獎商品之稅額,則視為得獎人自動棄權,不具得獎資格。
  3. 參加者應尊重評審觀點,對於評審結果不得異議,為確保比賽水準,參賽作品未達評審委員會共同認定之標準者,獎項得以從缺。
  4. 經公布得獎之作品,得獎人不得要求取消得獎資格。
  5. 活動獎項如缺貨或停產,將提供等值之獎項兌換,主辦單位保有獎項調整/變更異動之權利。
  6. 所有得獎作品之數位檔案版權自公布得獎日起歸屬主辦單位所有,得獎作品之著作財產無償權讓與主辦單位,不受時間、地域、次數及方式之限制,包括: 公開展示權、重製權、編輯權、改作權、散布權、公開上映權、公開口述權、公開演出權、公開傳輸權、公開播送權、相關文宣品與衍生品發行,均不另計酬;且並同意不行使著作人格權。
個人資料蒐集申明
  1. 機關名稱:農業部農田水利署
  2. 蒐集目的:得獎通知、獎項寄送及聯繫活動中獎者等事宜
  3. 個人資料之類別:姓名、身份證字號、出生年月日、電子郵件、電話及其他於參加活動時所提供之個人資料
  4.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自參加『浮光掠影·尋找農田水利史 老照片故事徵集活動』活動期間,得獎者將予以妥善保存,未得獎者至113年1月31日前統一銷毀。
  5. 個人資料利用之地區:臺灣 (臺灣、澎湖、金門、馬祖等地區)。
  6. 個人資料利用之對象及方式:由本署業務承辦人員於辦理該活動之特定目的必要範圍內,依通常作業所必要之方式利用此個人資料。本活動網站公開之資料,公眾將可透過網際網路瀏覽參與活動所公開之資料或得獎資訊。
  7. 當事人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第三條規定得行使之權利及方式:台端得向本署承辦該項業務單位提出申請,查詢、請求閱覽或製給複製本、補充、更正、請求停止蒐集、處理、利用或刪除。
  8. 當事人得自由選擇提供個人資料時,不提供對其權益之影響。

※本辦法未盡事宜,悉依細則及獎項說明之內容辦理。主辦單位保留解釋、修改及補充本參賽辦法、細則及獎項說明內容之權利。

※如有任何疑問,請洽相關單位承辦人員:徐小姐 | 02-2795-5882 分機34 | joyce@ec-media.com.tw

活動獎項
iPhone 15 (128G)
iPhone 15 (128G)
1名
獎金 15000元
獎金 15000元
2名
獎金 10000元
獎金 10000元
3名
獎金 1000元
獎金 1000元
10名